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六个关键问题讲话
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六个关键问题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近年来,各地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效能,取得积极成效,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尽知、事在格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但在基层实践中,依然面临着“网格概念界定不清晰、网格设置划分不科学、网格力量配置不到位、网格运行管理不畅通”等问题。
针对当前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九功智库于近期组织相关研究力量,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广泛听取网格化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工作者、网格员、群众等对于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意见、看法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思考和认识,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共同关注、探讨和解决上述问题。
一、如何科学设置网格?
网格,是指在城乡社区、行政村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域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科学设置网格,是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在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过程中,不少地区采取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方式设置网格。例如,《云南省曲靖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规定,“网格划分以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社区)为二级网格,在村(社区)以下合理划分三级网格及网格单元”。在实践中,网格设置的层级并不是越多越好,设置过多的网格层级容易造成“网格”概念重叠和混淆,也会加大纵向沟通协调成本和管理难度,并不符合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提前干预、快速处置”的改革导向。
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这就为我们科学设置网格层级提供了政策遵循。因此,我们认为,应准确把握“网格作为最小社会治理单元”这一本质,在纵向上,网格设置应充分体现“扁平化”管理特征,即依托村(社区)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将网格视为比村(社区)更低一级的管理单元。在实践中,对于人口多、区域广、管理难度大的综合网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更小的“网格单元”,但应严格遵循必要原则。
二、如何合理划分网格?
实施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建好“网格脉络”的起点。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社会治理网格包括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两种类型。其中:综合网格是指在城乡社区、行政村空间区域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专属网格是指在其他特定空间区域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
在基层实践中,不少地区在划分网格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导致网格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盲区空白,不利于实现资源、力量统一配置和效率提升。
结合各地区经验探索和基层调研情况,我们认为,网格的划分,应以法定的遥感数据或者地形图为基础,按照“便于管理、任务相当、界定清晰、包户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居民小区、楼栋、自然村落以及村民小组等为基本单元,科学划分“网格”,覆盖城乡社区所有区域和居民群众,做到纵横覆盖、不留盲区、不交叉重叠,实现“多格合一、一网统筹”,确保网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1.明确网格划分规则
网格应按照人口规模适度、地理边界清晰、服务管理便利、注重衔接协调、坚持相对稳定、推进数字治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置。
一是地理边界清晰。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图或者正射影像图数据进行,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网格划分宜以道路、河道、围墙等明显地物作为分界线参照物,兼顾重要地标、建筑物及其他对象的完整性。网格边界应具有可识别性,一般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设施及封闭区域。网格之间既要边界清晰、无交叉,也要避免遗漏、无盲点。
二是人口规模适度。网格划分应平衡好管辖区域与管辖人口之间的关系,既要统筹考虑网格面积的大小,又要兼顾网格内人口数量和实际工作量。确保每个网格规模大小相当、服务的居民群众数量相当、工作任务相当,避免出现包户分散、任务悬殊过大、工作量不均衡等现象。
三是服务管理便利。划分划分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一般情况下,每个网格的最大边界应为社区(村)边界,不宜跨社区(村)划分网格。依据地理状况、道路走向、区域属性、人口分布等要素,合理划分,确保管理便利。同时,根据网格内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的不同状况,可以将网格评定为一般管理、重点管理、综合治理等不同等级,以突出管理重点,提升管理实效。
......标签: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六个关键问题PPT红色实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专题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