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发言稿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
——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四个重大转变”,即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四个重大转变”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全面总结。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个坚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理论结晶,是指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定盘星和指南针。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担负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治责任。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则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生态和文明休戚与共、环境和健康息息相关,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污染转移转嫁等畸形发展道路,给本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超越了传统的生产力理论以及西方国民经济学的生产力学说。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模式,持续壮大绿色经济。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把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生态系统整体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标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ppt大气华美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微课件(讲稿)